首页 » 中医养生 >

健康知识:富硒食品“大火”的背后

2021-09-06 11:47:58来源:

健康知识:富硒食品“大火”的背后,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何玉莲

硒(Selenium,Se)由瑞典化学家Berzelius于1817年在土壤中发现,最初被认为是一种毒性物质。1973年,硒被发现为动物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自此开启了它的正确认识之路。同年,WHO宣布硒是人体生理必需的微量元素,称其为生命保护剂。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将它列为15种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1994年卫生部将硒列为食品营养强化剂。

硒的来源

硒来源于土壤,“土壤-植物-人体”或“土壤-植物-动物-人体”中硒的转化过程是从无机硒转变成有机硒的过程。

无机硒很难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有机硒可以通过肠壁的主动运输,吸收进入体内利用。而机体中的硒几乎全部来自食物,因此有机硒是人类补充硒的最佳选择。

富含硒的食物主要有谷物、豆类、肉类、海产品、蛋类和奶制品。食物中硒含量大小排序依次为:动物类〉蔬菜类〉粮食类〉水果类;粮食作物含硒量大小依次为:大米〉玉米〉小麦。

临床上常用的硒补充剂是硒酵母,一种将酿酒酵母置于富硒培养基中生长,酵母吸收硒并将无机硒转化有机硒的药物。

硒的地域差异

既然食物中含有硒,那为什么还需要补充呢?那是因为中国地广辽阔,土壤中的硒含量存在着地域差异。中国有72%的地区为缺硒地区,从东北经太行、秦岭一带,经黄土高原,往西南直至青藏高原的青海和西藏等地,包括了十多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存在明显的低硒带,也是典型的缺硒疾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的高发区。相应的高硒地区分布于云南、广东沿海、海南以及新疆等地。硒中毒区域主要是湖北恩施和陕西紫阳两地,均出现过硒中毒的案例。但富硒地区如广西巴马、湖北恩施也被人们认为长寿地区,硒似乎与人类寿命有某种联系。

硒的主要作用

硒在体内以硒代半胱氨酸(Sec)-第21种天然氨基酸的形式存在,直接参与合成蛋白质,然后通过硒蛋白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人体内有30种硒蛋白,它们在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病毒、抗衰老、防治癌症、预防和治疗甲状腺疾病、生育系统疾病及重金属中毒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通过含硒抗氧化酶或蛋白清除脂质过氧化物、活性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增强体内免疫功能,是硒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硒的安全剂量与中毒表现

硒水平与健康呈“U型”关系,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不良的健康效应。

成年人硒的每日最低需要量是16-21 μg,在中国营养学会(2013)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成年人硒的每天膳食推荐摄入量为60 μg,每天膳食最高摄入量为400 μg;最大安全硒每日摄入量为750-800 μg,硒中毒界限是800-820 μg。硒的食物中毒剂量为5 mg/kg,饮用水为0.5 mg/kg。

人体缺硒可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视力,严重者可致肝坏死,诱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地方性缺硒,可导致“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然而,硒元素进入体内是很难排出的,体内积累了过多的硒元素就可以导致硒中毒。急性硒中毒鲜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肺水肿、顽固性低血压。而慢性硒中毒,症状为指甲和毛发脱落、疲劳、胃肠功能紊乱、气息带有蒜味和神经系统异常等症状。地方性中毒,是因环境含硒过高,通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北美洲著名的“死亡峡谷”之谜,就是因为峡谷土壤中过于丰富的硒元素惹的祸,印第安人吃了硒含量过高的食物,长期累积导致慢性中毒而死亡。

由于补充硒有潜在中毒的危险,因此在膳食中合理应用硒来预防及治疗疾病,需要根据地域、人群及需求来制定具体的饮食方案,不应该盲目补硒。

【参考文献】

1.WHO,Trace elements in human nutrition and health[M].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6,105-122.

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国营养学会。

3.卿艳,张立实。硒毒性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28(3):216-218。

1 李海蓉,杨林生等。我国地理环境硒缺乏与健康研究进展 [J]。生物技术进展杂志,2017,5(7)381-386。

注: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此向作者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