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 >

保健常识:中医基础知识集合

2021-06-15 20:44:11来源:

保健常识:中医基础知识集合,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阴阳对立

阳-天、昼、外、动、热、男、气、火的、向上的、明亮的、亢进的、强壮的等。阴-地、夜、内、静、寒、女、味、水的、向下的、黑暗的、衰退的、虚弱的等。

阴阳消长

阴阳对立、依存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不断处于〝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变化中。

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性:

上为阳,下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四肢为阳,躯干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外侧为阳,内侧为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器官的功能属阳,形体属阴。

中医基础知识集合

五行的相生相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相生相克,不是绝对的。相生之中,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克生。

附:人之五行分类

脏腑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眼、舌、口、鼻、耳、前阴、后阴)、五志等,连结成一个「五脏系统」的整体。精、气、血、津液是构cheng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包。

五脏

1、心: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心包络:亦称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外围的一层衣膜,膜上分布着明显的脉络。护卫心脏,传导心主的命令。

2、肝:肝藏血。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3、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4、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与喉咙、声音有关。(金实不鸣,金破不鸣)。

5、肾:藏精气,主生殖,发育。主滋养和温煦各脏腑组织。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充脑, 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司二阴。

命门:部位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肚脐后面遥遥相对,脊椎骨上面)。命门即是肾阳, 『肾无此即无以作强,而技巧不出矣;膀胱无此即三焦之气不化而水道不行; 脾胃无此则不能蒸化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而谋虑不出矣; 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而二便闭矣;心无此则神明昏,而万事不能应矣』。

六腑

中医基础知识集合

6、胆:附于肝,与肝相连,和肝共同发挥疏泄作用。胆内贮藏〝精汁〞(胆汁)。因胆汁清净,又称为〝中精之腑〞。 临床上对惊悸、胆怯、失眠,多梦等证,常由胆来治疗。

7、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连小肠。分上、中、下三部。上口为贲门,称为上脘;下口为幽门,称为下脘:上下脘之间名为中脘。主要功能是受纳和熟腐水谷。

8、小肠:上连于胃,下通大肠。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吸收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华部分,归之于脾,转输五脏。同时将糟粕中的水液,渗入膀胱,杂檅下送大肠。小肠的功能,往往概括在脾的功能中。

7、大肠:上端接小肠,交换之处称阑门;下端为gang门。生理功能是传泻糟糪粕。

8、膀胱:位于小腹,接受由肾和三焦下zhu的水液,有贮藏和排泄xiaobian的作用。

9、三焦:上中下三焦的总称。因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脏器,而是人体胸腹之上中下三部及其所在脏腑的概括,有〝孤腑〞、〝外腑〞之别称。主要功能是运行水液,敷布原气,主持诸气,司人体气化以推动脏腑的功能活动。病理上,上焦病包括心、肺的病变, 中焦病包括脾、胃的病变,下焦病主要指肝肾的病变。

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

让心情去旅行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消化功能在胃、小肠与胆的协同作用下完成;吸收功能主要在小肠,同时与大肠、三焦也有关;排泄功能则在膀胱、大肠和三焦共同作用而完成。

让心情去旅行

发病原理

人体内部(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即正气)和外界环境(各种致病因素,即邪气)相互斗争中,邪气处于暂时的优势。

让心情去旅行

致病因素

1、六yin:风、寒、暑、湿、燥、火(伏气)2、疫疠: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来致病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气候的特殊变化及环境卫生不良。

七情:

喜:喜乐过度影响到肺。怒:不独伤肝,亦可伤及其它脏器。忧:忧伤肺,亦能伤脾。思:思虑伤神(心),也能伤脾。悲:伤心,也有因内脏发生变化,而后产生悲哀症状。恐:伤肾。肾藏志,心藏神,血不足则志歉,志歉则易恐,恐则神祛。惊: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风邪: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为百病之长④风性主动

风邪: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为百病之长④风性主动

寒邪: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③寒主收引④寒性清澈

暑邪: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③暑气多挟湿

湿邪:

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重浊③湿性粘滞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部)

燥邪:

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

火邪:

①.热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易扰心神③火易耗气伤津④火易生风动血⑤火易致肿疡。

疠气:

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七种不同情志反映(精神状态),一般情况下属正常情志活动,不会致病

痰饮:

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

从饮的停留部位可分为四大饮症:

悬饮(饮悬胸胁)——则见胸胁胀满、咳唾引痛;

支饮(饮支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

痰饮(饮留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

溢饮(饮溢肌肤)——则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

瘀血:

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血脉、经络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

结石:

凡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沙石样的病理产物,均称为结石。

正气:

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产生的抗病、康复能力,简称为“正”。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

正邪相争:

是指疾病发生及其演变过程中,机体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的相互斗争。

正邪相争的结果决定发病与否:

正胜邪则不病,正衰邪胜则发病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虚证与实证症状特点

中医基础知识集合

寒证、热证鉴别表

中医基础知识集合

诊 法

1、望全身

2、望神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3、望色色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以鲜明、荣润、含蓄为佳。

4、望形体观察病人体质强弱和体形的肥瘦,以及头、背、腰、膝、骨的异常表现。有〝肥人多湿〞,〝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瘦人多劳嗽〞之说。

5、望姿态观察病人坐、卧、行、立的动态。

6、望局部

7、望头面部头、发、面、目、鼻、耳、口、唇、齿、咽喉、颈项。

8、望躯干四肢胸、腹、背、腰、四肢、皮肤、二阴

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

望舌

望舌质:神,色,形,态。

望舌苔:

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无根。

苔色:白,黄,灰,黑四种苔色。

望苔、质合参:

望排出物

望痰涎

望呕吐物

问诊

1、听声音 - 语言、呼吸、咳嗽、叹息、呕吐、呃逆和嗳气2、闻气臭 - 病体气臭、口气味、排出物气味。问诊1、一般情况2、问主诉和现病史对五味的偏嗜,也可测知脏气的偏盛偏衰:好食甘者脾虚,好食辛者肺病,好食酸者肝虚,好食咸者肾虚,好食苦者心病。

问诊

《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问寒热问头身问口渴与饮水问饮食与口味问二便问耳鸣、耳聋问睡眠问妇女病问小儿病问既往史、家族史和个人生活史

切诊

脉诊六纲脉:浮、沉、迟、数、滑、涩。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滑脉主虚证,涩脉主实证。遍诊:应用不便,已不常用。切按全身可以触摸到的动脉,包括头(上)、手(中)、足(下)三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三部诊法:应用不便,已不常用。头部的人迎(以候胃气),腕部的寸口(以候十二经),足部的跗阳(以候胃气)。病情危笃寸口无脉时,常诊人迎、跗阳来断胃气的存亡。寸口诊法:把腕后分为寸、关、尺三部,每部又分浮、中、沉三候,合起来称三部九候。两手各有寸、关、尺,共为六脉。

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

按诊

按肌表:察寒热、察润燥、察肿胀、察疮疡。

按头颈

按胸腹:心下满而痛者为「结胸」,属实。心下满,按之濡软而 不痛的为「痞气」,属虚。

按手足

手足俱寒:阳虚寒盛。

身热而手足不温:热厥证

身凉而四肢厥冷:寒厥证

手背热甚:外感发热

手心与小腹热甚:内伤发热

手心热甚于额者:虚热缠绵

额热甚于手心:表热

小儿高热指尖发凉:惊厥。

按腧穴:胆病可在胆俞出现压痛,肝病在肝俞和期门穴有压痛, 肺病在肺俞可摸到结节, 胃痛可在胃俞和足三里穴有压痛。

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

脏腑兼病辨证

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心肝血虚、心肾阳虚、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肝火犯肺

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中医基础知识集合

六经辨证

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卫气营血辨证

卫分证:多见于温病的初期,温邪客表,肺卫失宣。

气分证:大多继卫分证后出现,邪入气分,里气蒸腾。

营分证:身热夜甚、舌红绛、心烦躁扰。

血分证:热盛动血,心神扰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