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小牛、雅迪、新日、爱玛电动车们的2021:三座大山迎来两极分化

2021-03-04 18:19:50来源:经理人

在中国,电动自行车还有很多个称呼。

在官方一点的语境里,它叫两轮电动车;在周某人等生意人的嘴里,它叫做电瓶车;在十八线小县城的市井,它直接叫做电动车;而在小资环保主义人群中,它又叫做小电驴。

为何口径难以统一?

归根结底,这种交通工具太复杂了。就拿2020年的各种现象举例——它常见,却被大城市的交通管理所不喜;它比自行车高档,却是消费升级革命的对象;它看似落后,却销售火爆资本争相入局。

当前,哈啰、美团、滴滴、小遛、芒果、小喵、蜜蜂、小鹿、小品、街兔等等厂商都已经加入共享单车大战。美团甚至直接2020年Q1在财报会议上表示,认为该业务可能是未来几年的获利业务,并在二季度继续推出数十万辆电动自行车,用于初期探索。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6月,哈啰电单车平均日单量约为400万,滴滴和美团分别达到300万和100万日单量,2020年哈啰、滴滴都计划投放超百万辆电单车,美团则计划投放200万辆。

两轮电动车无论是进入门槛,还是技术含量上,远远无法和四轮电动车相比,甚至于一些特殊的企业,跨界做一下电动自行车也没太大难度。

即便是两轮电动车里的“造车新势力”小牛,它所采用的新潮造型、电动车APP、智能传感等创新功能,也极容易被模仿、抄袭,尤其是宁德时代等上游锂电池厂商与竞争对手联手,护城河就会变得更窄。

而且,二轮车功能性特点较强,尤其是目标受众和使用场景,就决定了它的商业想象空间存在巨大局限,这种局限不仅体现在车辆客单价低,还体现于软件付费、车联网等新兴商业模式可产生的价值较低。

这也意味着,智能化这一对汽车有着革命性意义的技术,对二轮车来说价值打了折扣。

部分城市的“禁摩令”也尚未放开,甚至一些十八线小城市也要求电动自行车上牌、驾照等等,限制极大,它的未来取决于交通部门、城市管理、厂商和用户之间的博弈。

无论是被出清,还是吃下大红利,这个行业中的企业都要面临一个拐点。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当一个迎来红利期,新一轮激烈竞争在所难免,最后角逐出1~3家头部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