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外资险企市场份额截至去年11月升至7.67% 政策推动下仍有望提高

2021-01-07 11:58:45来源:证券日报

国内外资险企发展再受关注。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拟删除此前有关外资股比的限制性规定。

从国内外资险企去年的经营情况来看,《证券日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去年前11个月,外资保险公司(银保监会将中外合资险企及纯外资险企统称为外资险企)原保险保费(下统称“保费”)收入为3233.69亿元,若加上去年12月份保费,外资险企去年保费超过3233亿元,外资险企保费规模持续壮大。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外资险企保费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证券日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中资险企保费市场份额为92.33%,同比降低0.75个百分点;而外资险企市场份额为7.67%,同比上升0.75个百分点。此外,在北京、上海两地,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均已超过20%,分别为21.23%、20.80%。

“随着国内保险市场对外资的进一步开放,预计外资公司市场份额未来会有所提升。外资公司还可以发挥鲶鱼效应,提升保险市场的良性竞争水平。”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保险业主管合伙人黄悦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外资险企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主要源于外资险企经营受限于决策机制和治理机制等原因。

外资险企股权频繁变动

随着我国金融业持续加大开放力度,外资险企将获得更多的经营自主权,股权治理与经营决策机制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到,拟删除此前关于“外国保险公司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合资在中国境内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其中外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1%”的规定。

实际上,早在2018年4月份,银保监会就提出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2019年,银保监会取消了外资机构进入中国相关金融领域的总资产规模限制。2019年12月份,银保监会再次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的外资比例限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可达100%。近期又从制度层面重申了这一变化。

在多项政策推动下,国内外资险企的股权结构开始出现较为频繁的变化,部分外资险企通过股权转让变成外资独资企业,部分外资险企的外方股东则选择退出,成为中资独资险企。

从外资险企变外资独资的案例来看,早在2019年12月份,法国安盛集团完成收购安盛天平财险剩余50%股权,安盛天平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独资财险公司。去年5月4日,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宣布,将收购国民信托所持有的汇丰人寿50%股权,交易完成后,汇丰人寿将成为其在内地的全资控股子公司。去年7月2日,恒安标准人寿收购标准人寿保险(亚洲)有限公司100%股权,标准人寿(亚洲)正式成为恒安标准人寿的全资子公司。

近日,中德安联人寿49%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股权出让方,为其中方股东中信信托,此笔股权交易底价定为23.44亿元。中德安联人寿由安联保险(中国)控股与中信信托共同持股,为中国第一家获准开业的欧洲合资寿险公司,目前安联保险(中国)控股持股51%,中信信托持股49%。此次股权出售,安联(中国)控股并未放弃优先认购权,若挂牌期满只有安联(中国)控股为意向受让方,则中德安联人寿有望成外资独资寿险公司。

从外方股东退出的案例来看,去年12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同意中法人寿增加注册资本以及股权转让方案,其注册资本将从2亿元增加至30亿元,同时,原有股东法国国家人寿将彻底退出其股东行列,宁德时代(400.910, -5.86, -1.44%)等3家公司成为新进股东,中法人寿正式也成为中资独资险企。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说:“保险业在金融业中对外开放的时间最早、力度最大。全球主要保险集团都在我国设立了机构,特别是这两年,持续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险业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外资险企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水平的持续提升,外资险企的保费市场份额也进一步抬升。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至2018年,外资寿险公司保费市场份额由4%增长至8%,外资产险公司的市场占比约在1%至2%之间。在2019年保险业对外开放加速环境下,外资险企市场份额同比上升0.98个百分点至7.17%。

去年以来,这一趋势持续增强,《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去年前11个月,中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8946.43亿元,市场份额92.33%;外资保险公司3233.69亿元,市场份额7.67%,同比上升0.75个百分点,外资险企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从人身险公司看,去年前11个月,中资公司保费收入为26766.57亿元,市场份额90.16%;外资公司2921.04亿元,市场份额9.84%;从产险公司看,中资公司12179.85亿元,市场份额97.50%;外资公司312.64亿元,市场份额2.50%。总体来看,外资人身险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情况要好于外资财险公司。

经营层面,外资人身险公司也出现诸多经营层面的向好趋势。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人身险公司退保金2977.11亿元,同比下降47.28%;退保率2.25%,同比下降2.62个百分点。从公司看,中资人身险公司退保金2837.92亿元,退保率2.32%;外资人身险公司退保金139.19亿元,退保率仅为1.39%,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和中资公司。

黄悦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前外资险企经营受困于多因素:一是,外资险企经营受限于决策机制和治理机制。外资险企中国管理层的决策权限有限,部分重要决策权限在亚太区甚至外方总部,决策者对中国的情况未必十分了解,可能会影响决策效果。另外,外资寿险公司大部分采用合资形式,而且中外双方的持股比例大部分为50%,50%容易形成僵局,影响决策效率和战略实施。二是,受监管政策的影响,外资险企的分支机构数量比较少,分支机构设立的速度相对较慢,业务种类的开展部分也落后于中资公司。三是,由于中国业务规模较小,外资公司在科技投入方面更多依靠母公司或外方,未能形成自身的科技优势。四是,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和地位上升,外资公司的品牌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不过随着监管对合资寿险公司外资比例限制的取消,预计外资公司的市场份额未来会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