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常识 >

健康宣传:心病还需心药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2021-07-25 11:48:37来源:

健康宣传:心病还需心药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生病了,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去看医生。但是,医生真的能治得好我们的疾病吗?事实证明还有很多疾病是医学解决不了的。如果得了重病怪病,医生已经治不了,怎么办。是放弃生命,还是努力求存?如果有一线希望,你要不要争取呢?有人会说,医学都没有希望了,怎么可能会还有其他的治疗法。有办法吗?有,当然有。但绝对不是普通医学办法,而是更高层次的治疗。每个人都想一直健康,都想战胜病痛,都想长寿平安,都想安详地老去。如何才能让我们在这一生得到善终呢?

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有时眼见并非是真理。疾病有时也并非就是看得见的生理病理上的原因,它有其另外的致病因素。疾病的根源是什么?现代医学有其定义,但这个定义只限定于医学可以治愈的疾病。如果医学治不好的疾病呢?我们知道,当前医学的发展水平还很浮浅,对于许多生命现象还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疾病是感知失衡及感知分裂引起体内情绪恶劣、长期失控并煎熬焚烧的结果。怨恨恼怒烦,就是偏执型人生的心灵痛苦和无穷疾病的来源。

正如刘有生老先生所讲:“恨人伤心,怨人伤脾、怒人伤肝、恼人伤肺、烦人伤肾,是病者,实由人性心中之生毒而种根,由性理而转于生理耳。”也许我们不少人根本不相信这种说法,认为这是无稽之谈。疾病就是身体的不舒服,与内心的怨恨恼怒烦有什么关系呢?诸位病友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是不是曾经为了本来无谓的事情而生出怨恨恼怒烦,不断地拿他人的错误和自己的误解来惩罚自己的健康与生命呢?单纯地依赖药物和手术,只是治身的层次,而不可能达到治心性的效果。人类对疾病的治疗是从内心深处的解脱开始的,这是治疗疾病的至高境界,是现代医学所无可望及的境界。而想要彻底排除怨恨恼怒烦的侵袭,我们需要愉悦的感知态,慈悲的怜悯心,自在的本能性以及快乐做自己。

心病还需心药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一、愉悦的感知态

在感知的天空下,万事万物与我一体共存。物应人生,人凭物存,人的存在不再仅仅只是身体,人感知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真正的存在。万物是我,我在万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如同我们的手足,是贴肤之爱和切肤之痛,爱惜一切的感知存在就是在爱惜自己,损害一切的感知存在就是在损害自己。对我们的整体感知有利的事就做,不利的事情就再也不做,这也就成了我们的行为标准。惟其如此,我们就能完全从心底去理解人、接纳人并宽恕人,这也就是在爱自己并愉悦自己。这样就很好地规避了生存竞争逻辑下客观事实的残酷,并始终把感知愉悦作为衡量美好生活的标准。庄稼地里不长草,大树底下好乘凉,以此来终结自己内心的怨恨恼怒烦,进而终结我们自己的痛苦与疾病。

本不存在的生命观念,让人的生存变成了没有道理的痛苦,变成了难以忍受的恐惧的对死亡的等待。人生命的意义,就是创造存在,并从存在中获得感知的愉悦,因为愉悦的感知存在就是最好的存在。我们开始爱人、爱每个生命、爱这个世界,以喜悦的心态来对待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我们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惜每个生物的生命。我们开始感知世界的万事万物,同时把自己也融化到万事万物之中。我们开始回归愉悦的在感知态,全身心得到了放松。怨恨恼怒烦渐渐地无影无踪,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功能渐渐地自行修复,我们的身体就渐渐地恢复了健康。

二、慈悲的怜悯心

在感知的天空下,生命与物质在感知运动中组成了现实世界,这整个世界就是我们参与并“创造”出来的真实世界,一半是眼前的世界,另一半就是我们自身。我们原本可以同感互存,共享愉悦。遗憾的是,人们选择了生存竞争逻辑来解释世界,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人们与天争,与地争,人与人相互争,竞争意识深入人心,㓎透骨髓,人们完全在竞争方式中生活,争得浓云密布,硝烟四起。为了生存而辛苦地活着,为了心灵的独立存在而忍受着,这就是典型的人生受虐式感知分裂症。

生存竞争理念下生活的人们,往往被人的精神意识和思想观念所掩盖,长期活在“伪生活”之中,一方面是人内在的感知反映,一方面是人刻意的生活追求,人的存在实际上被撕裂,直接了当的感觉就是:我们过的生活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是失望与不如意,是无知与无奈,是苦闷与彷徨,是与存在真相的背道而弛。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误解之深直接导致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现状,又如何不生怨恨恼怒烦之心呢?从而导致身心疾病,直至受虐致死。

人们的可悲就是我们自己的可悲,因为我们同处于这个现实世界,感同身受。理解接纳,乐观面对,又是我们的唯一选择。我们只有摒弃生存竞争理念,重先回到感知的天空下。原来现实世界依然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阳光灿烂。原来残酷的不是现实世界的存在,而是世道人心的竞争。我们开始觉醒了,开始学会理解与接纳了,开始学会慈悲与怜悯了。在这个感知的现实世界里,原来众生平等,万物一般。万事万物是一个整体存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分不出高低贵贱,没有了是非对错,无好亦无坏,无美亦无丑。不见善恶因果,更无爱恨情仇。没有了评判,也就没有了分别。拥有了这样的慈悲与怜悯之心,如何还能生出怨恨恼怒烦的恶劣情绪?内心的痛苦与身心疾病终会不药而愈。

三、自在的本能性

人最初是本性的,本性的反应就是本能。人脱离自身本来意识以后开创了生命意识和生存理念,并产生出人性,用善意、道义、同情、友好、爱……等人性意识来大大扩展了本性的内容。当然,人性的另一面也相应产生,那就是:排它、邪恶、残酷、无情、无义、自私……等人性意识成为了良性人性意识的另外一面。这善恶交织的生活都只是人们真正需要的生活的赝品,更多的时候,人是极端被动的,生活是一场认真又荒唐的闹剧,人们都在暗暗地比恶,以恶制胜,以恶来抢占竞争的先机,最后人们互相以恶来埋葬自己。人们的本能性需求经由人性的处理,总是被扭曲得面目全非,因此,人们的所得也并非所需。

不过庆幸的是,人性终不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并未消失,本性仍然是人性的背景,本性是存在的本质,是存在赋予人的最终品质。在人性的起伏波动的后面,在人的潜意识之中,在人内心的起点上,人的天然本性永远不会泯灭。如果直接将人的本性做精神化处理,不做生存化处理,还可以成就我们认为的神性。神性才是人本性的扩展。人的一切特质和一切自然品质都包含在神性之中,神性是未被污染的人性,神性是未被异化的人性。事实上,人完全可能也应该像神一样的存在,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惧无悔、无限无穷的存在。神一样的存在才是人本质的、自然的、永恒的存在形态,人最终是神性的。

其实每个人本质上都是神,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每个人感知到的世界其实都是独有的,随着每个人感知的变化而变化,就如同随着每个人的移动而移动一样,每个人都有一个真实不虚的世界。每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都有无上的自由,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当之无愧的真正的主人。

每个人还可以营造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最真实、最自由、最纯粹的存在,是一个心灵世界。因为人早已经在内心里给自己留下了重组世界的机会,人在内心里给自己的愿望留下了位置,人在内心里保持着自我最为本质的存在。人保有一个完整的心灵是最大的幸运,因为它足以抵御现实世界的混乱与恶劣,它足以使人永远不在世事的迷惑中丧失真正的自我。智慧的人重构心灵世界,他们以感知的需求来做取舍、以感知的法则和规律来做标准、以感知的事实来塑造形态……这样的心灵世界是强大的,足以抗衡世间的庸俗法则,足以隔断现实的混乱无章,足以和愚昧无知划清界限。足以摒弃现实生活给人带来的恶劣情绪,让怨恨恼怒烦无处立足,让内心的痛苦与身心疾病无影无踪。

四、快乐做自己

我们眼前的世界是一个镜像世界。它就像一面镜子,你感知到什么,事实就是什么。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我们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唯一拥有的感知世界,也就是改变自己真实生活的这个个人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打上了你感知的烙印,这个世界是被你用感知组合成的,你拥有的唯一的世界。它的呈现只能符合你对世界的理解,比如你理解的世界是丑恶的,它就处处充斥着丑恶;你理解的世界是美好的,它就处处展现着美好;你变得简单了,你所看到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简单,周围连想害你的人都不会有了。

如果我们能做到随时随地心里装着美好的情感,在脸上表现出良好的情绪,即面带笑意,心平气和。世界也会是风和日丽,生活也就会美好如初。我们的心里充满着快乐,以快乐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疾病,就能心神得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于是脏腑安定,气血和顺而病痛减轻。心存善念,以善心对待眼前的世界,行善得乐,周身笼罩在浩然正气之中,气血充满生机和活力,而邪恶不能侵。

心病还需心药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这些疾病是感知失衡及感知分裂引起体内情绪恶劣、长期失控并煎熬焚烧的结果。怨恨恼怒烦,就是偏执型人生的心灵痛苦和无穷疾病的来源。心病还需心药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想要彻底排除怨恨恼怒烦的侵袭,我们需要愉悦的感知态,慈悲的怜悯心,自在的本能性以及快乐做自己。如果真正改换成感知理念,愉悦自己,并且充满爱意,真心行善,快乐每一天,疾病自然就能好。远离偏见,摒弃生存竞争逻辑,重回感知存在理念,保持良好的感知平衡状态,长寿其实也不会难!

心病还需心药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