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

普法认知: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5

2021-07-21 15:50:15来源:

普法认知: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 5,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进入80年代,中国与众多西方国家建立起广泛的外交、经贸联系,中国利用这段“蜜月期”,引进了许多武器装备。这些装备有的至今仍在部队服役,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很低调,曝光率不高,但影响深远。小编将通过几篇文章,对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装备予以系统介绍,以飨读者。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虽然“鹞”式未能引进,但“借鹞生弹”,中方看好的反坦克武器最终引进

子母弹(集束炸弹)|高效的反坦克武器

二战中,最高效的反坦克武器当属飞机,与直面敌坦克坚固装甲(特别是正面装甲)的反坦克炮(当然也包括坦克炮)相比,战机居高临下,很容易像开罐头一样,用小口径航炮撕开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但到二战后期,随着德国虎式、虎王、苏联IS-2等重型坦克大量服役,小口径航炮(如23、20毫米)逐渐力不从心。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装备37毫米机炮的伊尔-2攻击机,巨大的航炮影响飞行

替代方案中:大口径航炮体积较大,往往需要加装航炮吊舱,增加飞行阻力,影响飞行性能(伊尔2在翼下安装了37毫米航炮,雅克-9T更是在桨毂安装了45毫米炮);重磅炸弹可一下将坦克恢复出厂设置,但携带数量有限,与无控火箭弹一样,想要精确命中,对飞行员要求太高。就在此时,一种新式武器应运而生,那就是PTAB-2.5-1.5反坦克炸弹。“2.5-1.5”是这种炸弹规格的缩写,即“圆径2.5千克级,实际重量1.5千克的航空反坦克炸弹”。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伊尔-2可由内置弹箱携带280枚PTAB炸弹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仅重1.5千克的航空炸弹,它的破甲 厚度足有52毫米,即使接触角为30度时,也能击穿30毫米厚的装甲。PTAB炸弹能够有效击穿德军重型坦克顶部装甲,对于 号这种中型坦克,甚至可以击穿正面装甲。因重量和体积较小(当然成本也小),伊尔2强击机一次可携带280枚PTAB炸弹出击,当反坦克炸弹从弹箱倾泻而下时,虎式坦克的末日就不远了。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弹小鬼大,还够便宜,不到2年生产146万枚

PTAB炸弹之所以“弹小鬼大”,那是因为它采用空心装药原理。德国刚入侵苏联时,苏联军工就开始研发新的反坦克武器,包括燃烧弹、杀爆集束弹和空心装药集束反坦克炸弹3种航弹。1942年末,SKB-22设计局的I.A.Larionov设计师终于在小型空心装药炸弹方面取得突破,经过几个月的试验、改进,终于在1943年7月5日首次参战,赶上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坦克大战--库尔斯克战役。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起初PTAB炸弹只配发伊尔-2,后推广,图为一架投弹的雅克9

空心装药是破甲弹和绝大部分反坦克导弹战斗部的核心原理。空心装药就是在破甲弹头前部装有一个圆锥形金属罩(一般是紫铜合金,又叫药形罩),锥口朝前,锥尖朝后,前面为空,后面(锥尖)是炸药。弹头爆炸时,金属罩被高温熔化成高速金属射流,在装甲表面冲出一个洞,靠金属射流毁伤里面的设备和人员。虽然PTAB块头不大,但能依靠高速、灼热的金属射流击穿坦克本就薄弱的顶部装甲,杀伤车内人员,引燃油箱、弹药,甚至导致殉爆。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空心装药是破甲弹的主要原理

1943年7月5日,PTAB首次投入实战便取得开门红。第291强击航空兵师下属617团的伊尔-2强击机向德军倾泻了1248枚PTAB、8枚AO-28炸弹,28发RS-82火箭弹和890发23毫米航炮炮弹,共摧毁30余辆各型车辆。PTAB的表现赢得前线将士的一致认可: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在写给斯大林的报告中提及,在一次战斗中8架伊尔-2使用新型炸弹对敌坦克集群实施攻击,击毁了12辆坦克;坦克第2集团军给航空第16集团军送去的感谢信中提到,勘察战场过程中他们发现,44辆遭空袭而损失的德军坦克中,39辆毁于PTAB。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空心装药战斗部产生高温、高速金属射流的过程

PTAB之所以如此高效,那是因为弹箱携带的小型反坦克炸弹展现出集束炸弹的特点与作用:一架伊尔-2在200米高度以时速340-360千米飞行,所投掷的PTAB足以覆盖200×15米的区域,大大提高了命中概率,运气好的话,一次投掷就能覆盖多辆坦克或装甲车。PTAB在战争期间被大量生产,不到2年时间,总产量高达146万枚。设计师I.A.Larionov也因PTAB的高光表现受到表彰,于1944年1月荣膺“列宁勋章”,在1946年获得苏联国家奖金。蒙受巨大损失的德国人也看上了小型反坦克炸弹,研发了诸如SD-4HL的空心装药集束炸弹,FW-190就能挂载。自此,反坦克子母弹(英语直译为集束炸弹)成为标准的反坦克武器。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这么好的武器德军也看上了,FW-190挂载SD-4HL空心装药集束炸弹用于反坦克

英国|BL-755型集束炸弹

上个世纪60年代起,中苏关系走向对峙,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孙军不断挑起事端,最终酝酿出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珍宝岛之战中,我军挫败了苏军入侵企图,但也暴露出我军反坦克武器的薄弱。整个60、70年代,应对苏联钢铁洪流都是我军不得不面对的难题。70年代末,西方向中国打开军贸大门后,反坦克武器就成为优先引进的对象。除了影响中国装甲火力40年的L7型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还有一款航空炸弹甚为低调,那就是英国BL-755型反坦克子母弹,在远火、末敏弹投入使用之前,它与强五的组合,是应对装甲集群最高效的常规武器。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英国BL-755型集束炸弹(国内叫子母弹)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战场上发现的BL-755子弹药残骸

之所以说常规武器,那是因为当时还为强-5强击机配备了一款战术核武器--“狂飙一号”氢弹,可冲突一旦进入核武模式,就离失控不远了,因此使用概率极低。BL-755子母弹(集束炸弹)是英国杭廷公司研制的可低空投放的子母弹。该炸弹于1964 年开始研制,1972 年装备英国空军,并外销给加拿大、荷兰、西德、沙特等国,装备狂风、鹞、美洲虎、幻影、台风等战斗机,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停放的飞机,以及人员和车辆等。BL-755反坦克子母弹长2.45米,弹径0.41米,重277千克(500磅、空箱重127千克),炸弹内部被分隔为7个弹室,每个弹室容纳7组子弹药,每组3枚,共21枚子弹药,共147枚子弹药。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强五挂装氢弹

弹室(2/3/2)交错布置,保证燃气袋充气后,弹出的子弹药均有良好的散布方向;每个弹舱燃气口大小不同,导致充气速度不同,子弹药所受的弹射力也就不同,保证弹射的子弹药有良好的散布距离。BL-755使用的反坦克子弹药长35.6厘米(装填状态15厘米),弹径6.8厘米,弹体由钢丝绕制而成,重1.13kg,装药228g。炸弹采用尾部不锈钢叉弹出后形成的尾翼稳定、减速,每枚子弹药可穿透250毫米厚的装甲(网上所查资料,感觉略高),2000多块弹体碎片会在相当大的区域内,给人员和车辆造成损害,其实战效果经过了马岛、海湾等战争检验。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第一步:弹体裂开

与美国对中国的提防不同,中国与西方关系缓和后,中英两国间很快展开贸易合作。中国从巴基斯坦购买4架“三叉戟”后,英国人很快看到商机,1970年英国驻华代办处主动与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机公司)对接,1971年8月达成售华35架“三叉戟”式客机合同,耗资1.2亿英镑。1972年的11月12日,首架从英国订购的“三叉戟”(240号)飞抵广州白云机场,交由民航北京管理局执管。中国空军、民航先后共购买了39架“三叉戟”,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三叉戟”使用国。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气囊充气,将子弹药以极小的间隔弹向不同方向

借着进口“三叉戟”的机会,70年代,我国还购买了英国“斯贝”MK202军用涡扇发动机(用于美国A-7攻击机与英国F-4K战斗机),合同金额高达5亿英镑(当时简直是天价),“斯贝”及国产型号“秦岭”发动机被用于飞豹歼击轰炸机。70年代初开始,就传出中方购买“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可能性,70年代末多次商谈都曾涉及“鹞”式,并要求随机购买英国BL-755型集束炸弹。1980年在上海举办的英国航空设备博览会上,英方重点推介了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该机使用的RR飞马发动机还进行了现场展示。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1980年在上海举办的英国航空设备博览会上,英方重点推介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

虽然“鹞”式最终未能飞到中国,但展会上展出英国宇航公司Bae-146支线客机、马可尼公司战斗机电子设备(用于歼-7M)都缘定中国,被中方重点考察的BL-755型集束炸弹也成功引进。引进后,中国对其进行了仿制,这就是250-3型航空反坦克子母弹。在此之前,中国已经生产了250-1型与升级版250-2型子母弹,其中250-1型仿自掉落的美制“石眼”集束炸弹。250-3型子母弹主要数据与BL-755基本相同,子弹药同样重1.13千克,破甲威力120毫米。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在远火、末敏弹投入使用之前,它与强五的组合,是应对装甲集群最高效的常规武器

海湾战争中,反坦克集束炸弹的威力得到充分检验。199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兵伊拉克。1991年2月26日晚上,伊拉克军队开始退出科威特(已宣布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但未按美国指定时间撤离),在科威特通向伊拉克的80号公路上,伊拉克及巴勒斯坦的军队和民兵连成了一条长龙准备撤退。在接下的几个小时内,美国与加拿大空军突然展开突袭,他们锁定车队头尾开始轰炸,让整条路上的人进退不得,最终把这条路变成了死亡公路!第二天早晨,夜幕褪去,人们看到了可怕的场景,路面到处都是车辆残骸和遗体,前后绵延长达36千米,据事后统计,约有1400台车辆被摧毁在这条“死亡公路”。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死亡公路

集束炸弹最大的特点就是子弹药数量众多,投放时弹体自动打开释放出数十甚至数百个子弹药,乍一看像“天女散花”,实则“舔地神器”、“死亡地毯”、“末日钢雨”。有人以CBU-58航空集束炸弹为例测算:每枚内装子弹药650颗,1架B-52携带45枚,一次投放可布撒近3万枚子弹药,以每枚子弹杀伤面积16(4x4)平方米计算,理想状态下可覆盖46.8万平方米土地,约合8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死亡公路”一战中,美军正是靠战机投掷MK-20“石眼”集束炸弹,短时间内在绵延36千米的公路上给伊拉克车队致命打击。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集束炸弹效果1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集束炸弹效果2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集束炸弹效果3

引进之初,BL-755或250-3子母弹主要用于强五。以每个强击机团24架强五计算,一次出击至少可携带48枚子母弹与48个火箭弹巢,也就是7056枚小型反坦克子弹药与672枚90毫米反坦克火箭弹。可向300千米内的装甲集群发动袭击,足以歼灭苏军一个重型合成坦克营;一个强击机团多次出击,一日之内可迟滞苏军一个装甲师的进攻。鉴于其良好的性能和巨大的威力,250-3型子母弹至今仍在部队服役,可由强-5、飞豹等多种战机挂载,用于执行空地反坦克集群任务;中国还以它为基础发展出了温压弹,以及用于切断敌人电网的石墨炸弹。未完待续……(作者:军研吴小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强五搭载弹药,内侧中间就是反坦克子母弹


80年代“蜜月期”中国引进的西方武器

250-3型反坦克子母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