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

普法认知:从趴睡致女婴死亡事件,我想到了那群可怜的小

2021-11-04 09:45:03来源:

普法认知:从趴睡致女婴死亡事件,我想到了那群可怜的小,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今天没有营养课,因为养育孩子,有比营养、比食物更重要的东西。

最近的“婴儿趴睡窒息”事件引发网络舆论,经常上网刷头条微博的妈妈们一定不会不知道。

从趴睡致女婴死亡事件,我想到了那群可怜的小

作为一个妈妈,这样的新闻我是从来都不敢点开看,只看标题就觉得心痛不已。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妈妈,去学习一些育儿的知识没有错,但请学习一些科学的知识,而不是这种已经被证明错误的知识!

华生育儿理论的前世今生

华生(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华生曾提出这样的理论:

“孩子对爱的需求,源自于他对食物的需求,满足了他对食物的需求,就满足了他对爱的需求,所以母亲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食物就可以了。母亲不能和孩子过度亲密,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使孩子在成人后非常依赖母亲,从而难以独立、难以成才。”

在这一理论的支持下,华生发明了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训练法和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

这套曾经风靡美国,戕害了美国数代儿童,但目前已经被美国家庭抵制的育儿理论,却被中国家长视为珍宝。

从目前的新闻透露的信息来看,这位妈妈正是使用了这些错误的方法,对婴儿哭泣置之不理,最后导致了婴儿窒息。

推翻华生育儿理论

推翻华生理论的是另外一位心理学家--哈洛(英国比较心理学家,1905-1981)。

哈洛先将出生后的小猴子,交给两个“妈妈”来抚养:一个是能够给它提供奶水的妈妈;另一个是全身包着舒适的绒毛能够给它提供接触感的妈妈。

从趴睡致女婴死亡事件,我想到了那群可怜的小从趴睡致女婴死亡事件,我想到了那群可怜的小

结果发现,小猴子更愿意和那些能够给它提供接触感和依恋感的妈妈呆在一起,而不是那个只给他提供奶水却没有任何可以依恋的妈妈呆在一起。

每天二十四个小时中有将近十八个小时,小恒河猴呆在能够给他抚触感的妈妈怀里;而只有三个小时,趴在能够给她奶水的妈妈怀里吸奶;其他时间在两边跑来跑去。

从趴睡致女婴死亡事件,我想到了那群可怜的小

更可怕的是,这些小猴子长大后,成年后出现了明显的孤僻、抑郁和自闭,有的猴子甚至出现了强烈的自残性,出现了极其明显的心理问题。

这群幼猴中,有20只母猴产下了后代,其中7只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冷漠,对小猴不理不睬。8只极其暴力的殴打、虐待自己的孩子,有4只更是残忍的杀死幼猴,其中一只幼猴直接被咬碎头骨而死亡。

哈洛实验的结论

通过实验,哈洛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在生命初期,母亲是“安全港湾”,幼兽们在惊怕烦恼痛苦时会回到母亲身边,那里是它们平静下来后重新出发、去探索世界的基点。

而没有“安全港湾”的幼兽,只能一直待在绝望中,紧紧抱住自己。

母亲对于小猴子(以及人类婴儿)来说,绝不仅仅是食物提供者。更重要的是母亲所给予的安慰和保护。

从趴睡致女婴死亡事件,我想到了那群可怜的小

那些从小缺乏母爱的人,成年后极易出现巨大心理障碍,且没有能力去抚养后代。

这说明,养育孩子除了要给孩子奶水、食物这样的生命支持和物质帮助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孩子接触感和依恋感这样的心理支持。

也就是说,母爱的本质,绝对不是简单的满足孩子的饥饿和干渴的需求,它还应该包括对孩子的爱抚、接触和心理的关怀。

这些才是孩子身心健康的根本保障。

正视孩子的反应,相信爱的直觉

哭泣是婴儿、幼儿表达需求的方式。希望父母多相信自己爱的直觉!

当他哭泣时,采取行动去保护他,去爱他。孩子只有得到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的孩子,才更容易离开妈妈怀抱去独立探索,成为更加独立、更能适应社会的大人。

从趴睡致女婴死亡事件,我想到了那群可怜的小

正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说:“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也才会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信任。”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关于饮食健康的话题,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想与我讨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撰文 | 丁冰杰

参考文献:

The Nature of Love(1958)- Harry F Harlow, 13,573-685

https://www.sohu.com/a/190071414_668896

https://www.sohu.com/a/390317858_120446501

相关推荐